近幾年隨著民生生活水平成長,人們在娛樂休閒之餘也開始更加關注身體保健與養身之道。因此,現在在都市的公園裡、馬路旁、鄉下的田間小徑,總能看見現代人慢跑、快走的身影。不僅如此,我們也可以從這幾年日益興盛、百花齊放的馬拉松賽事以及民間自組的慢跑團等現象中,看出這時代的人熱衷於運動的心思。
同樣地,為了因應整體市場的趨勢和運動愛好者們的需要,各大運動品牌商(如耐吉、愛迪達、亞瑟士等)也紛紛針對每個人的腳型、運動習慣、運動項目和價值信念推出了不同類型的運動鞋。
比方說,熱愛籃球賽事、三對三鬥牛的籃球鬥士就有鞋底較厚重的避震型籃球鞋,而熱愛慢跑或快走的馬拉松迷也有他們專屬的輕巧型避震慢跑鞋。
然而,正如我們時常被百貨公司、球具店架上眼花撩亂的各種鞋款所迷惑般,如何挑選一雙真正適合自己的腳型與運動喜好的鞋子似乎也總是讓我們困惑不已。同樣都是避震鞋,若是遇上不同的運動方式與需要時,那麼避震鞋中可又分為矯正型或是穩定型等了。
所以,假如今天你是一位時常慢跑、參加馬拉松賽事的運動健將的話,到底要怎麼找到合適的鞋款,避免運動的過程中自己腳部的受傷呢?
今天就來分享一個運動品牌商在設計與研發不同鞋款時,所考量的關鍵要素:運動員的腳型。
運動傷害的主要原因
根據長期的跑者調查研究,醫學界現在普遍認定在沒有外力介入的情況下,有兩個主要的原因會造成跑者足部損傷的情況發生(Malisoux & Theisen, 2020)。
第一種原因就是,跑者訓練的強度和自己身體修復的能力失衡(Malisoux & Theisen, 2020)。也就是說,可能在長時間的慢跑、高壓訓練後,你的腳踝或骨骼至少需要兩天的保養修復期,但是你可能只讓它們休息一天就又馬上開始高強度的訓練,於是你的腳踝和膝蓋在休息不足的情況下報銷了。
第二種原因則是,跑者訓練時所經歷到的內、外運動張力無法互相消弭(Malisoux & Theisen, 2020)。換句話說,我們在跑步的過程中,除了自己本身腳步所釋放出來的力道以外,我們的腳在著地時也會與地板產生反阻/作用力;當我們內部肌肉的力量與外部反彈回來的能量無法達到一個平衡時,我們的腳就很容易會受傷。
運動時的三種腳型 vs. 慢跑鞋款
也正是基於上述第二種原因,運動品牌商於是針對每個人的腳型進行研究,希望能夠藉由不同的鞋型來改善跑者腳步運動受傷的機率。也就是說,他們希望藉由鞋子的設計來緩解雙腳落地時的阻力,以及減少跑者雙腳本身過度內外翻的情形發生(Malisoux & Theisen, 2020)。
正常來說,我們的腳在靜止不動時,應該會需要靠大腿內側/腳底內緣一定程度的力氣來支撐,但是不同腳型的人卻會因為足體的差異而導致他們的支撐點有所不同。
此外,當我們在跑動時,我們的腳在著地的那一刻也會傾向大腿內側施力。接著,當我們後腳跟再次起跑往前時,就需要借助前腳趾那一區塊的力道。所以說,不同腳型的人在這樣的起跑給力與輔助施力下,也會經歷到不同程度的受力。
以下我將透過圖表和文字來說明三種腳型施力的狀況,以及它們各自適合的鞋種。
一、足部內翻(外八)者
◎ 腳型說明
從下面針對右腳所做的示意圖中(圖一),我們可以看到足部內翻也就是俗稱的外八者,在右腳著地時習慣靠大腿內側來借力、站穩腳步。而當他們再次跨出步伐時,他們的腳型便會習慣性地倚靠右前腳趾的部位施力,所以他們的著力點和施力點會是一個由左到右的方向進行。
圖一、三大腳型站姿示意圖(以右腳為例)
這種腳型在骨科上被稱為足部內翻,也就是俗話說的外八,所以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在走路、跑步和運動的人,他們鞋底的外側都會磨損地比較厲害,因為他們比較少用到腳部內旋的力量去支撐自己的動能,而是靠外旋的力量在支持。
除此之外,外八的人的足背也會相較一般的腳背來地高,可參考圖二。
圖二、高弓足、正常腳型與低弓足(扁平足)的骨骼差異
◎ 適合鞋款
足部內翻、高弓足的人適合穿避震軟墊鞋(cushioned shoes),也就是鞋底有多加一層具有防震效果的軟墊的慢跑或健走鞋。
這種鞋款的軟墊會加強在鞋底中間至中後的位置,而非鞋底腳跟那一區塊。也就是說,鞋底中間的厚度通常會較鞋底腳跟位置的軟墊厚。
二、足部姿態正常者
◎ 腳型說明
誠如【圖一】所示,所謂的足部姿態正常者,就是指那些腳步運動時不會特別偏內側或外側的跑者。所以他們的鞋子在鞋底的損耗上也會呈現出一個比較平均的S型磨損方向,不會有哪一邊消磨得特別快的情況產生。
◎ 適合鞋款
足部姿態正常的人不需穿到太厚底、高避震功能的鞋款,一般的穩定機能型慢跑鞋(stability shoes)其實就非常適合自己的腳型了,同時這樣的鞋款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耐震與腳部動作調整的效果。
一般市面上輕型、有一點軟墊做底的慢跑鞋就是了。鞋底的中間位置通常也會刻意做一個懸空的小軟墊。
三、足部過度外翻(內八)與扁平足者
◎ 腳型說明
與足部內翻(外八)的跑者恰恰相反,足部外翻或是扁平足的運動員,大多時候著地時都是藉由自己腳底的外側在支撐,踏出去時則時靠內側一蹬、出力。因此,在人類的雙腳本身就需要靠內側施力與受力的情況下,這樣的跑者便會相較其他腳型的跑者還容易讓自己大腿的內側承受過多的力道,以至於更常遇到運動傷害的情形。
◎ 適合鞋款
足部過度外翻的內八者或是扁平足的族群,便適合動作控制矯正型慢跑鞋(motion-control shoes),協助自己矯正跑步、走路的施力位置外,也是減少姿勢更歪的情況產生。
這種鞋款的屁股平面直視看過去,會是大腿內側的軟墊比外側來的高/厚。鞋底平面的厚度也不會超過鞋子尾端那一塊的厚度,從中間就先有一塊完整的軟墊底,再一路往後延伸到後腳跟,越後面越厚。也就是說,厚底會放在鞋子尾端(屁股)的位置,來協助跑者支撐內部高壓的受力。
上述三種腳型與對應的鞋款便是跑者與運動界常用來選鞋的專業建議。雖然目前醫學上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研究,能夠證明這樣的選鞋攻略絕對能夠防止運動傷害的發生(Malisoux & Theisen, 2020),但是不得不說選對鞋款確實會讓自己在活動的過程中舒服很多。希望今天的分享有讓不知道該如何挑鞋的你,至少有點脈絡可循。
參考資料
- Malisoux, L., Theisen, D. (2020). Can the “appropriate” footwear prevent injury in leisure-time running? Evidence versus beliefs.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55, 1215-1223. https://doi.org/10.4085/1062-6050-523-19